人文社科文献资源共建、共知、共享北京宣言

  • 发布时间:2015-06-02
  • |
  • 作者:暂无
  • |
  • 阅读次数:1152

人文社科文献资源共建、共知、共享北京宣言

2006年12月,来自近百所高校的图书馆馆长齐聚北京,参加在北京大学召开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研讨会”。与会代表回顾总结了我国高校人文社科文献资源保障与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就,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取得如下共识:

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低估的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文献资源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生命源泉,仅20世纪初以文献资源为主体的四大文化发现所带来的学术繁荣,就足以证明这一点。非温故无以知新,非继承无以超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需要继承和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因此,作为人类文明成果主要载体的文献资源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本保障。

三、人文社科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亟待加强。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界的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外文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相对薄弱,制约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

四、人文社科文献资源共建、共知、共享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存在着布局不合理、条块分割、重复浪费、使用效率较低等问题。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项目顺应了信息资源共享的国际潮流,解决了广大研究者在文献资源上的急需,在国内外图书馆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的成功经验有力地证明了:图书馆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实现共建、共知、共享,不仅可以使有限经费发挥最大效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必将有力地促进高校的学术繁荣。

基于上述基本共识,与会图书馆馆长和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项目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应改善知识创新环境,促进信息公平,消除“信息鸿沟”,尽快加强和完善统一的文献资源保障与服务体系,实现共建、共知、共享,从而全面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此,我们呼吁:

国家应建立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确保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应逐步与国家各有关方面协调合作,共同构建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保障与服务体系。

全国高校图书馆应从全局出发,本着自愿、平等、互惠的原则,积极参与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保障与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和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

本宣言的发起单位和签署单位(或代表)应广泛宣传本宣言的精神,积极促进高校图书馆的馆际合作,努力构建国家级人文社科文献资源库,为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创造一个无远弗届的知识新时空,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全面繁荣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