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中大校园文化建设观

  • 发布时间:2015-06-24
  • |
  • 作者:暂无
  • |
  • 阅读次数:1017


科学发展观与中大校园文化建设观

程焕文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教授、图书馆馆长、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

一、科学发展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世界观→观世界

△医学→人学→以人为本

1、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胡锦涛总书记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学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等精神文化,以及校园建筑、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质文化,其中以精神文化为第一要义。

4、校园文化体现了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和品味格调,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培育优秀人才,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从科学发展观看中大校园文化建设观

△理念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

1、中山精神。孙中山:天下为公。自由、平等、博爱。

△自由是个好东西!

△平等是个好东西!

《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

△思想解放(Liberation)→自由(Liberty)

△和谐社会→机会平等→条件平等→结果平等

2、大学精神。《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中大校训。《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戴季陶对联:救人救国救世,医病医身医心。

4、中大传统。李延保:中大近80年的历史形成了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其中最突出的是革命性、科学性和开放性。

△《刑场上的婚礼》:周文雍+陈铁军(1925年中大文学院)、陈铁儿(1926年中大理学院)

△曾生:中山大学抗日救国会主席团主席,广州市抗日学生联合会主席团主席,东江纵队司令,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历任广东省副省长,广州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长、国务院顾问等职。

△科学性、开放性和革命性

5、教育理念。黄达人:善待学生。最大的善待就是要提高本科的教学质量。李延保:善待学生最好的就是给他们最好的培养。

△理念的认同:哈佛大学“Veratus”(真理)→中山大学喜乐斯藏书

△理念的虚幻:努力把中山大学建设成为居于国内一流大学前列、具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什么是一流大学?什么是具有国际影响?什么是高水平?

△大学是社会的良心→大学是社会最后的良心

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1、视觉形象文化(2005年)

中大校徽、标准字、标准色、机构单位名称规范,以及办公用品、公关用品、旗帜、导示系统、服饰、交通等。

2、行为文化——仪式文化(2005年)

开学典礼暨新生入学宣誓仪式:本科生入学誓词、医科生誓词、研究生入学誓词。

本科生入学誓词:肩负使命、谨记校训、尊师重道、自律自强、刻苦学习、求实创新、志存高远、团结奋进。

医科生誓词: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研究生入学誓词:肩负时代使命,秉承优良传统,恪守学术道德,崇尚科学理性,尊师重道守法,勤学求是创新,心系文明进步,献身民族复兴。

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中山大学权杖入场、主持人介绍出席的主礼教授、主持人宣布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开始、奏唱国歌、主持人宣读孙中山先生毕业训词、主持人宣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决定、宣读关于中山大学本科优秀毕业生评选结果的通知、院长(系主任)恭请校长为学位获得者授予学位、校长依次为获得学位的毕业生授予学位、奏唱校歌。

孙中山先生毕业训词:学海汪洋,毓仁作圣。大学毕业,此其发轫。植基既固,建业立名。登峰造极,有志竟成。为社会福,为邦家光。勖哉诸君,努力自强。

3、行为文化——讲座文化

文理医拓展视野名师系列讲座、中外优秀文化讲座、艺术与人生讲坛、前沿大讲坛、学术讲座。

4、环境文化

南校区:岭南特色。北校区:历史特色。珠海校区:法国风情。东校区:岭南色彩。

人文景观:孙中山铜像、大钟楼、中大校门牌坊、怀士堂、博济医学堂。

(1)校园文化的不当

△中山大学大钟楼(国民党“一大”旧址)→鲁迅纪念馆→文化迷失

1927年1月19日-9月27日,鲁迅在广州度过8个月零9天,初住大钟楼二楼,后与中大助教许广平在白云路租房同居,任文学系主任兼学校教务主任,为爱情而来中大。

鲁迅《在钟楼上——夜记之二》记述:“我住的是中山大学中最中央而最高的处所,通称‘大钟楼’。一月之后,听得一个戴瓜皮小帽的秘书说,才知道这是最优待的住所,非‘主任’之流是不准住的。但后来我一搬出,又听说就给一位办事员住进去了,莫名其妙。不过我住在那里的时候,总还是非主任之流不准住的地方,所以知道办事员搬进去了的那一天为止,我总是常常又感激,有惭愧。然而这优待室并非容易居住的所在,至少的缺点,是很不能够睡觉的。一到夜间,便有十多匹——也许二十来匹罢,我不能知道确数——老鼠出现,驰骋文坛,什么都不管。只要可吃的,它就吃,并且能开盒子盖,广州中山大学里非主任之流不准住的楼上的老鼠,仿佛也特别聪明似的,我在别地方未曾遇到过。到清晨呢,就有‘工友’们大声唱歌,——我所不懂的歌。”

△中文堂→鲁迅雕塑→文化累赘

☆图书馆总馆门厅内的鲁迅雕塑→迁移到内花园隐蔽的树丛中→避免文化误识或误读

△岭南堂→文化黑痣

△永芳堂→十八先贤铜像→文化错位

(2)校园文化的正义

△图书馆的地理位置:北校区图书馆位于校园正中、南校区图书馆位于校园最高点、珠海校区   图书馆面对主校门、东校区图书馆位于校园中心正对主校门(进大门后,首先看到行政大楼的是地方政府、首先看到教学楼的是中小学、首先看到图书馆的则是大学)

△眼科医局(1837)→博济医院(1859)→博济医学堂(1866)→孙中山先生以"逸仙"之名就读(1886)→孙逸仙博士纪念医院+“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纪念碑(1935)→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文化弘扬

5、图书馆文化

图书馆建筑、内部环境、服务理念。

△自由、开放观念:取消限制、自由利用

△平等观念:借阅制度(所有人一律十册与逸仙班旧事)、免费服务(上机免费与弱势群体关怀)、设施设备

6、校园文化的科学发展

礼仪文化的拓展、校园建筑的和谐、环境文化的优化、博物馆文化的建设。